当前位置 :首页>政务公开>建议提案>代表建议 |
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|
|
王煜代表: 您在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《生活区周边文体活动便民设施建设的建议》(第16号建议)收悉。感谢您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关注,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,我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相关工作,现回复如下: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关注。近年来,通化市体育工作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增强人民体质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,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,稳步开展各项工作,使得全民健身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截止目前,我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000余块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.94平方米,已超全省平均水平,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100% ,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100%,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普遍提高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也不断提高,我们将根据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,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:一是统筹城乡,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。以需求为导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,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,今年,我们以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为牵引,逐步完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,计划配建7套健身路径、1个多功能运动场、维修维护一批老旧体育设施,进一步提高基层全民健身服务水平。我们也将结合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,为已经完成改造且需要健身设施的小区配备体育健身设施。二是优化布局,推进健身场所均衡发展。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,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规划公共体育健身场地,在使用城市空闲土地、三角地和公益性建设用地中加入体育健身场地。对新建小区,严格落实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GB50180-2018相关规定,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.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.3平方米标准,配套建设群众健身相关设施。三是精准施策,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。为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功能,让公共体育场馆用起来,活起来,进一步解决群众健身“去哪儿”的问题,我们梳理了我市现有公共体育场馆,对达到开放标准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免费向社会开放,截止目前,我市共有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体育场馆13个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,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为通化新时代绿色转型、全面振兴贡献体育力量。 感谢您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关注!
通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7月30日
承办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:李鹏飞 3213736 |
版权所有: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吉ICP备05000673号
网站标识码:2205000001
吉公网安备 22050002000001号